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五零章 孔武将军悲殒命 鬼谋毒士苦现行(下)  (第6/8页)
中,冒号被作为对话前置符号的标准,但这并不是标点符号规范的强行规定。    简言之,表强调话语内容,则用冒号,如:    第二天,一个消息在掖县坊间不胫而走,成为各大公众场所的舆论头条:“哎,你听说了吗?孔伯孙将军昨日中邪,忽然停止呼吸,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。”    ——本章节内容。    但是如果强调说话者的动作,表情,反应,完全没有必要点这个冒号。尤其在当中,大段的对话不可能只是某某道:……某某道:……某某某道:……。必然有一些更加细节的动作,心情描写,甚至比对话还要关键。这些才是笔者在对话前尽量避免冒号的主要原因。    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另外一个课题,也是一名读者指出的:    古代围棋究竟是白先还是黑先?    当代有无数的“学者”是古代白先论的拥趸,大言不惭什么两千年来围棋都是白先黑后云云,还杜撰出《忘忧清乐集》的记述,扯什么阴啊阳啊,清啊浊啊的……然而所谓《忘忧清乐集》其实是宋?张拟整理的《棋经十三篇》,宋?刘仲甫的《棋诀》和清?张靖的《论棋诀要杂说》三篇论著的合集。在这三篇作品中,没有一篇提到过围棋白先黑后的下法。    其实关于这个争论比较权威的一次展开,是前国家一级裁判江志鑫先生与围棋理论家陈祖源先生在《围棋天地》里的一次辩论。    当代黑先规则从日本舶来,陈先生认为日本从唐俗,故中国古代行棋黑先白后。    1    但是江先生有不同的看法,他的看法并没有绝对到两千年来中国围棋都是白先的地步,因为《忘忧清乐图》里记载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