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44章 挖出了宝贝  (第3/4页)
旮旯村靠的是老龙河,当然吃的也是老龙河。    国有国法,行有行规,既然靠水吃水,那就要遵守吃水的规矩。    大鲤鱼留下,小鱼儿放生,捎带着连娃娃鱼也放了。    山里人不知道娃娃鱼是保护动物,但感觉rou质粗糙,很柴,而且浪费猪油,他们不吃这些玩艺。    趁老兰头整理撒网的当儿,兰花花又翻起地来,她盘算着,不过三五分钟的当儿,翻出的地就能种一龚秋萝卜,两龚芸豆,太划算了。    这一翻,就翻出了事儿。    忽然之间,钉耙好像被石头拦住了,兰花花一使尽,把那“石头”拽了出来。    “啊!!!”    兰花花惊叫一声,一屁股跌坐在地上。    钉耙勾出的不是大石头,而是一副白骨架。    在这里,有必要介绍一下老龙河的历史。    在以前,水路发达,很多内地的船只,经过淮河,要到长江去,老龙河是必经之地。    而这老龙河,又是一个喇叭口形状,特别是旮旯村这块,高山林立,悬崖峭壁,浪大波陡,十分险要。    特别是明清时期,经过老龙河的船只,达到了鼎盛时期。    既然船只多,沉船就不可避免。    因此,旮旯村的村民们,在河坡上取土时,挖出人的骸骨,瓶瓶罐罐是常事。    兰花花家的喂狗的陶罐,就是从河坡上捡来的。    再说听到兰花花的惊叫,老兰头连忙赶了过来,    “你丫的,叫啥呢?吓我一跳。”    兰花花这才定了定神,看那白骨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